陳博文

台灣著名剪接師,剪接作品超過150部,與許多台灣電影導演合作。畢業於國立藝專(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科。現主持陳博文電影剪接工作室,並致力於剪接人才培育。

持續在專業領域工作近三十年(1980-2009),以純熟技術為經,以藝術品味為緯,再造作品的靈魂。其作品產學價值面寬廣,舉凡藝術、商業、紀錄片、動畫等,皆全力以赴。

參與許多台灣揚名國際電影的剪接,長期協助台灣新電影導演們完成作品,提升其對電影之視野。持續培育剪接人才,不遺餘力。

代表作品
1981年:《1905年的冬天》(首部獨立剪接作品)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被楊德昌影響對於電影戲劇的看法)
1999年:《紅葉傳奇》(首部紀錄片剪接作品)
2000年:《一一》
2011年:《賽德克·巴萊》(近期最大型三小時以上鉅片剪接作品)
2015年:《大囍臨門》

陳博文電影剪接工作室——剪接自己的人生:「影像戰鬥營」剪輯工作坊

師資陣容
FACULTY
吳珮慈
吳珮慈
教授兼傳播學院院長

聯絡分機:5000   吳珮慈為法國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é Paris I Panthéon-Sorbonne, France)電影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專任教授,兼任傳播學院院長。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副校長、臺藝大電影系主任,推動國際學生影展金獅獎擔任新北市藝術節國際學生影展金獅獎總監(2009-2011),歷年來陸續策劃主辦多項小型主題影展,秉承音像教育紮根傳統,促進臺灣學生導演與世界知名影視學府進行實質交流,以提升音像創作量能。 吳珮慈長期參與多項國際影視評審工作,曾任華語電影金馬獎評審、台北電影節評審、費比西影評人獎國際評審、首爾國際電視節評審、女性影展評審、國藝會視聽媒體藝術專案評審、台北市藝文補助評審、TICFF台灣國際兒童影展評審等。 吳珮慈學術研究專長涵括電影理論與美學、歐盟影視產業研究、臺灣電影研究、華語電影研究、電影文化政策、媒介與性別論述等。主要著作包括《在電影思考的年代》、《三分鐘,創世紀:大師短片的奧秘》、《楊德昌的電影世界》、Le Cinéma d’Edward Yang(合著)、《女性‧影像‧書》(合著)、《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當代電影分析》(譯著)、《侯孝賢Hou Hsiao-Hsien》(合譯)等書。歷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電影欣賞學刊》副主編、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研討會學術營及大師講座策劃,致力學術深耕工作,亦應邀至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楊德昌紀念回顧影展」以及瑞士弗萊堡影展擔任臺灣電影專題主講人。

廖克發
廖克發
講師

聯絡分機:5061 馬來西亞出生的台灣導演,曾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學系,畢業後在新加坡小學任教三年小學中文教師。27歲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完成電影學系大學學位,以及碩士學位。   現從事記錄片與劇情片創作。第一部劇情長片《菠蘿蜜》入圍釜山國際影展新潮流競賽單元以及金馬影展最佳新導演提名。短片《妮雅的門》也曾在釜山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菠蘿蜜》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並獲選坎城影展「世界電影工廠新導演工作坊」。其兩部拍攝家鄉的紀錄片《不即不離》、《還有一些樹》、《野番茄》、《一邊星星一邊海浪》入圍金馬競賽、釜山競賽,多項國內外影展獎項。   曾參與東京與柏林影展新銳營與金馬電影學院。也常擔任亞洲紀錄片訓練營台灣 Doc Doc, 印尼 Asiadoc, 馬來西亞 FFD, New Asian Scenery,富邦青年影像營等導師與評審。   導演作品: 2022 卡倫 – 紀錄 - 97’ 南方影展,紀錄片競賽,獲最佳紀錄片與全球華人影片競賽-南方首獎   2022 一邊星星一邊海浪 – 紀錄 - 53’ 2022 韓國DMZ 紀錄片國際影展 紀錄短片競賽 59屆金馬獎,紀錄短片競賽   2021 野蕃茄– 紀錄 –123’ 第21屆 釜山國際影展 超廣角亞洲競賽 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電影節TIDF 獲台灣競賽首獎   2019 菠蘿蜜– 劇情 –100’ 2019 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入圍 西班牙馬德里國際Imagineindia影展,最佳影片、最佳攝影、 最佳聲音設計、最佳美術設計四項入圍 2020 香港獨立電影節 焦點導演 2020 泰國紀錄片電影節  焦點導演 2015 東京filmex:柏林、東京talent獎   2019 還有一些樹 - 紀錄 90’ 第56屆金馬 入圍最佳紀錄片 2019 韓國DMZ 紀錄片國際影展 入圍亞洲競賽 2019 獲最佳紀錄片,台灣南方影展 2019 獲社會公義獎, 台北 2019 台北電影節,入圍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效設計,最佳配樂   2018 睏眠,台灣十年 - 劇情 20’ 2018 台北國際電影節,入圍劇情長片競賽 第二十三屆 釜山國際影展 2018 台灣金馬國際影展 2018 香港亞洲電影節   2016 不即不離-紀錄 -85’ 第二十一屆 釜山國際影展 超廣角亞洲競賽 第二十七屆 新加坡國際影展,獲最佳觀眾票選獎 第七屆 泰國薩拉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細安最佳紀錄片獎 第十一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獲「華語紀錄片」首獎 與「台灣競賽」優等獎 2017桃園國際電影節,獲評審團特別獎   2015  妮雅的門 – 劇情 – 26’ 第20屆 釜山國際影展超廣角亞洲短片競賽,獲最佳國際短片 2016 法國克萊默短片,國際競賽 2016 台北電影節,國際競賽 2016 香港獨立電影節, 國際競賽    

丁祈方
丁祈方
教授兼系主任

聯絡分機:5065 日本大學映像藝術創作碩士、日本大學藝術學博士(電影領域) 專書著作有:《數位電影製作概論》、《數位電影的表現與製作之相關研究》。論文著作有:〈數位電影色調創作管理模式之研究-從攝影到一級調光〉,〈臺灣電影數位視覺特效之現況分析〉,〈2006年以後日本國產電影發展之研究〉,〈數位電影製作RAW檔案之運用研究-以短片《杏歡》為例〉,〈綜觀電影螢幕配額制減半後的韓國電影產業〉,〈台灣國產劇情電影市場概況與發展之研究〉與〈影視產業推動的概況與發展-以高雄市為例〉等。影片作品有:《再見新樂園》編劇、攝影(中時晚報電影獎優等獎、新聞局優良電視節目優等獎);編導作品有數位電影《平行圓》;擔任監製、製片、製作統籌、策劃與國際製作協調的有:HD紀錄片《新幹線,海を渡る》(日本東京電視網、緯來電視台)、HD紀錄片《海を渡った新幹線~開業までの1000日を追う》(日本東京電視網)、電影短片《Overnight, a Rose》、公共電視紀錄片系列《國家的遠見-養不起的未來》日本篇、《最高時速300km/h!台湾新幹線》、《給未來的元氣》(日本交流協會部分資金),《戀戀海灣》(長片輔導金)、《屍憶》(日本跨國合拍);和其他4K數位電影的製作等。 簡歷:中華電視台駐日本新聞製作助理,台灣高速鐵路公司特約翻譯、顧問,金鐘獎戲劇節目類評審委員,金視獎服務推動類評審委員,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電影製作補助審查委員,桃園市文化局補助影視拍攝計畫審查委員,花蓮縣文化局「105年影視作品創作徵選補助案」審查委員,文化部影視局鼓勵辦理電視專業人才培訓補助案審查委員,台北影業顧問,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影展評審委員;高雄市公用頻道推動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高雄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高雄市電影事務委員會委員,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東方技術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專任講師等職。 主要研究領域與專長:數位化電影製作、電影表現與製作、製片管理與實務、產業與資金等。

吳秀菁
吳秀菁
教授

聯絡分機:5062 個人網頁:https://vision777.mystrikingly.com/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 院電影創作碩士MFA 曾任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創作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等職。專長為紀錄片製作、短片創作等。 紀錄片代表作品: 1.《回家》(Coming Home) 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亞洲紀錄片雙年展入圍 Margaret Mead Film &Video Festival 入選 臺灣法務部選為推動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教材 2.《蘆葦之歌》(Song of the Reed) 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最具人文關懷獎 國際紀錄片金熊貓獎最佳紀錄長片入圍 國際臺灣女性影展最佳紀錄長片入圍 香港人權影展入選 其他紀錄片系列: 1.司法院 「從心認識司法」《20+3 法官紀錄短片-法袍之下、判決之難》總導演    影片連結:https://topic.judicial.gov.tw/FilmHeart/index.html 2.公視紀錄片 《文學風景 : 幾米 / 陳黎》 《台灣、荷蘭、鄭家軍》 《總統文化獎得主—陳玉峰》 3.春暉影視 《臺灣作家身影 : 楊逵 / 賴和》 實驗短片: 《水戲》(A Play In Water) 金穗獎最佳實驗短片、比利時布魯塞爾短片獎入選 《曠野中的耳語》(Whispers In Wilderness)美國密西根女性影展入選 《衝破迷網》(Chat Room)台灣教育部列為九年一貫的影像教材 《糖玻璃》 (Cream Cake )國際宜蘭兒童影展最佳劇情短片入圍  

校友地圖
DISTINGUISHED ALUMNI
李安
曾獲得多個主要國際電影獎項,包括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兩屆金球獎、兩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以及兩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歷史首位曾於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典禮上都獲得最佳導演獎項的華人導演。
more
2025.10.08
🎬 侯咏教授【拍攝工作坊】&【對談講座】現正開放報名!
[114/10/12 重要更新] 親愛的師長,同仁和同學們: 大家好!首先,我們要在此向各位表達最誠摯的歉意。原本已邀請到侯詠教授前來進行的講學活動,因為證件審核出現嚴重問題,導致教授無法如期到訪。由此,我們不得不立即暫停學員的徵集和講座的報名活動。 對此,我們深感歉意,特別是對於已完成報名及有意報名的師長、同仁和同學們。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和熱情參與,我們十分珍視和感謝你們的期待與投入。 儘管這次活動未能如願進行,我們仍將持續努力尋找更多資源,以舉辦對大家的專業能力與發展和成長有所幫助的活動。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們。謝謝大家的理解與支持!祝順心愉快!                            「電影攝影指導的創作思路與實踐」短期講學計畫執行團隊敬上 這學期,我們邀請到四度榮獲金雞獎最佳攝影、紀錄史上唯一一位的侯咏教授親自指導,帶來難得的實作型工作坊,並與電影學系秦鼎昌教授展開對談講座。侯教授曾擔任《盜馬賊》《藍風箏》《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等經典華語電影的攝影指導,現任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會長,前上海戲劇學院電影系系主任。 想學習如何優化創意想法與執行力、提升劇組協作能力、並了解當代影像發展趨勢的同學,千萬別錯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拍攝工作坊 【工作坊簡介】 工作坊將以侯咏教授提供的劇本為基礎,進行完整的劇組拍攝實作。 透過完整的劇組組成,讓同學在導演創意的帶領下,強化攝影組與燈光組將影像想法落實到實際拍攝的能力。 同時,透過與各組別的合作,學習如何與不同部門有效溝通與協作,提升專業能力與團隊合作經驗。 【招募組別】 導演組 / 攝影組 / 燈光組 / 美術組 / 造型組 / 錄音組 / DIT(檔案管理組) 【重要時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公開講座|侯咏教授 × 秦鼎昌教授 對談 主題| 當代及未來攝影藝術發展與傳統的繼承 本次講座邀請侯咏教授與秦鼎昌教授對談,聚焦數位影像的發展趨勢、膠片時代美學的傳承,以及 AI 影像的未來展望。 歡迎填寫表單報名參加~ 地點: 臺藝大影音大樓 3F 電影院 報名方式: 填寫表單即可免費參加 -電影系同學可列計專業實習時數2HR      
2025.10.02
🏆讓我們一同為老師們祝賀!!🏆
本系廖克發老師作品《人生海海》入圍第62屆金馬獎5項大獎!   最佳劇情片-《人生海海》 最佳導演  - 廖克發 最佳女配角- 陳雪甄 最佳劇本  - 廖克發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福多瑪 廖克發導演入圍感言: 「從小,我就對『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有一種執迷。人生海海的這部電影戲裡戲外都重演了這個奇蹟。我感謝戲裡每一個角色讓我感動的時刻,我感謝幕後每一個崗位讓我繼續堅持的時刻」   🎉🎉🎉以上恭喜廖克發老師 以及 陳雪甄老師 🎉🎉🎉   ■出處來源:蜂鳥影像有限公司
2025.10.01
115學年度碩士在職專班考試招生報名
各位好:   電影系115學年度碩士在職專班考試招生簡章已公告於https://aca.ntua.edu.tw/article.aspx?ca=100&id=2235   報名階段重要日程如下: ※            網路填表報名:114年10月16日(星期四)14時起至114年11月17日(星期一)16時30分止。 ※         報名費繳費:114年10月16日(星期四)14時起至114年11月17日(星期一)止。 ※         報名資料上傳、指定繳交審查資料上傳(限系所要求以上傳方式繳交者):114年10月16日(星期四)14時起至114年11月17日(星期一)23時59分止。 ※         指定繳交審查資料寄繳(限系所要求以寄繳方式繳交者):114年10月16日(星期四)14時起至114年11月17日(星期一)止,以郵戳為憑。
2025.09.16
115學年《日間碩士班甄試組》招生
哈囉各位好!! 電影學系115學年度日間碩士班甄試招生開跑囉 🍬簡章連結 https://aca.ntua.edu.tw/article.aspx?ca=98&id=2227 報名階段重要日期: 網路填表報名:114 年10月1日(星期三)下午2時起至114年10月9日(星期四)下午4時30分止。 報名費繳費:114 年10月1日(星期三)下午2時起至114年10月9日(星期四)。 指定繳交審查資料寄繳或上傳:114 年10月1日(星期三)起至114年10月9 日(星期四)止。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唷 !!